濕疹怎麼辦?濕疹症狀、成因、治療方法一次看清

濕疹怎麼辦?濕疹症狀、成因、治療方法一次看清

濕疹不僅會影響皮膚,還可能干擾日常生活。了解濕疹的症狀、成因和治療方法,並學習預防濕疹的要點,幫助您減少反覆發作的機會。

濕疹常讓人又癢又煩,甚至影響睡眠、情緒和日常生活。若突然身上出現紅斑、脫屑、強烈瘙癢,往往是肌膚屏障失衡的警訊。先釐清為何「突然有濕疹」、自身體質與外界刺激,再對症下藥,才能快速緩解、不讓濕疹反覆發作。

什麼是濕疹?

濕疹(Eczema)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炎症性疾病,學名為「異位性皮膚炎(Atopic Dermatitis)」,但也包括其他類型如接觸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汗皰疹等。其特徵是皮膚乾燥、發紅、脫屑、搔癢甚至滲液結痂,而且經常反覆發作。

濕疹的種類

濕疹不是單一疾病,而是一個統稱多種類型皮膚炎的總稱。不同的濕疹類型有不同的成因和表現方式,了解濕疹的種類有助於針對治療與預防。

以下是常見的濕疹種類:

1. 異位性皮膚炎(Atopic Dermatitis)

最常見的濕疹類型,尤其常見於嬰兒與兒童,但成年人也可能出現。與遺傳、免疫系統過敏體質有關,常伴隨有鼻敏感、氣喘等過敏性疾病。

特徵

  • 皮膚乾燥、脫皮、紅腫
  • 搔癢劇烈,易反覆發作
  • 常見於臉頰、手肘內側、膝蓋後方等皺褶部位

2. 接觸性皮膚炎(Contact Dermatitis)

由皮膚接觸到某些刺激物或過敏原所引起,分為兩類:

‣ 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

清潔劑、酒精、肥皂等化學物質造成,不需免疫反應即可誘發。

‣ 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

由對某些物質(如金屬、化妝品、防腐劑)產生過敏反應引起。

特徵

  • 接觸區域發紅、起疹、脫皮、甚至水泡
  • 通常症狀會在接觸後幾小時至幾天內出現

3. 脂漏性皮膚炎(Seborrheic Dermatitis)

皮脂分泌旺盛及馬拉色菌(Malassezia)過度增生有關,常發生於頭皮、耳後、鼻翼、眉毛附近等油脂分泌較多的部位。

特徵

  • 出油、紅斑、黃白色屑皮
  • 嬰兒時期稱為「乳痂」

4. 汗皰疹(Dyshidrotic Eczema)

又稱「汗泡疹」,好發於手掌、腳掌或指(趾)側邊,可能與汗腺阻塞、壓力、金屬過敏有關。

特徵

  • 成群小水泡、劇癢,甚至龜裂脫皮
  • 常反覆發作,尤其在天氣潮濕或換季時

5. 靜脈性濕疹(Stasis Dermatitis)

常見於下肢,與靜脈曲張或血液循環不良有關,好發於中老年人。

特徵

  • 小腿浮腫、紅斑、皮膚變色、脫皮
  • 嚴重時可引發潰瘍

6. 神經性皮膚炎(Neurodermatitis)

通常由長期搔抓某個部位形成,與壓力、焦慮、失眠有關。

特徵

  • 局部皮膚變厚、色素沉著
  • 搔癢感強烈,會越抓越癢
濕疹類型成因常見部位特徵
異位性皮膚炎遺傳、免疫、過敏體質關節摺疊處、臉、頸部乾燥、紅腫、反覆搔癢
接觸性皮膚炎化學刺激物或過敏原接觸物的區域紅腫、水泡、脫皮
脂漏性皮膚炎馬拉色菌、皮脂分泌過多頭皮、鼻翼、耳後等出油、紅斑、黃白屑皮
汗皰疹(汗泡疹)汗腺阻塞、壓力、過敏反應手掌、腳掌、指側小水泡、劇癢、脫皮
靜脈性濕疹下肢靜脈功能不全小腿浮腫、皮膚變色、潰瘍
神經性皮膚炎情緒壓力、搔抓刺激頸後、手腳、背部厚皮、色素沉著、劇癢

濕熱的症狀

濕疹的症狀主要分為急性、亞急性與慢性三個階段,各階段的表現略有不同,但最核心的不變是強烈搔癢皮膚屏障受損。以下整理常見的臨床表現:

急性期

  • 紅斑:皮膚呈鮮紅或深紅色,觸碰有灼熱感
    • 水皰/水疱:小水泡群聚,內含清澈滲液,易破裂
    • 滲液與結痂:水疱破後滲液,乾後結痂並伴輕微出血
    • 劇烈搔癢:不自覺想抓,常在入睡後或無聊時發作更甚

亞急性期

  • 紅斑變淡:由鮮紅轉為粉紅或微褐色
    • 脫屑/乾燥:出現細小鱗屑或微量脫屑,皮膚摸起來粗糙
    • 輕度龜裂:皮膚表面偶有細小裂紋,但未深入真皮

慢性期

  • 苔蘚樣變(lichenification):長期搔抓導致表皮增厚、紋路加深
    • 色素沉澱:反覆發作區域容易留下棕褐色或灰色斑痕
    • 皮膚乾裂:增厚部位深層裂開,甚至伴隨疼痛感

夜間加劇

  • 夜間更癢:體溫、血流在夜間上升,加上環境悶熱或無分心活動,搔癢感明顯加重,容易影響睡眠品質

其他可能伴隨症狀

  • 刺痛或灼熱感:尤其是急性水疱破裂後
    • 輕度腫脹:局部炎症反應造成浮腫
    • 繼發感染徵兆:持續搔抓或破損未妥善護理時,可能出現化膿、紅腫熱痛

濕疹的成因

濕疹的成因複雜,通常是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可分為內在體質與外在環境兩大類。簡單來說,就是「體內有弱點,體外有誘因」,兩者一結合,濕疹就發作了。

內在因素(體質相關)

  1. 遺傳因素
    • 家族有濕疹、鼻敏感或氣喘病史的人,發病機率會明顯較高。
    • 遺傳體質可能導致皮膚屏障功能較弱,容易受到刺激。
  2. 免疫系統異常
    • 異位性體質者的免疫系統對外界刺激過度敏感,產生慢性發炎反應。
    • 這種體質的人容易對食物、塵蟎、花粉等產生過敏反應。
  3. 皮膚屏障功能缺陷
    • 正常皮膚能鎖水、抵禦外來刺激,但濕疹患者的皮膚角質層薄弱、含水量不足,更容易乾燥、裂開、發炎。
  4. 壓力與情緒
    • 精神壓力會加重濕疹症狀,造成交感神經活躍、皮膚血流改變、免疫失調,形成惡性循環。
  5. 缺乏某些營養素(如維他命D、B群)
    • 有研究顯示,缺乏維他命D可能與濕疹嚴重度有關,因為它影響免疫調節與皮膚防禦力。
    • 維他命B群對於皮膚修復也有一定幫助。

外在因素(環境與生活習慣)

  1. 氣候變化與濕度
    • 乾燥、寒冷的天氣會加速皮膚水分流失,使濕疹惡化。
    • 忽冷忽熱的季節轉換也常是發作高峰。
  2. 接觸性過敏原或刺激物
    • 如香料、清潔劑、洗衣精、化妝品、金屬飾品、乳膠等。
    • 頻繁洗手或接觸酒精產品,也可能導致手部濕疹。
  3. 過敏性食物
    • 常見如:蛋、牛奶、花生、海鮮、小麥等,特別在嬰幼兒中較常見。
    • 若無醫師建議,不建議自行嚴格忌口,以免營養不均。
  4. 塵蟎、花粉、黴菌等環境過敏原
    • 在家中保持空氣流通、勤換床單、使用防蟎寢具,可有效減少誘發因子。
  5. 出汗與摩擦
    • 出汗後未及時清潔,汗液刺激皮膚容易誘發濕疹。
    • 穿著過緊或粗糙的衣物,會增加摩擦與刺激。
  6. 不當的護膚習慣
    • 如使用刺激性沐浴乳、不保濕或過度洗澡,會破壞皮膚屏障。

濕疹緊急止癢與舒緩對策

冷敷與溫水浴

  • 建議以 25–28 °C 的溫水淋浴,時間不超過 10 分鐘;
    • 對局部紅腫強癢,10 分鐘冷敷能快速止癢。

外用藥膏選擇

  • 類固醇藥膏(低、中、高效分類),每天塗抹 1–2 次,使用期不宜超過 2 週;
    • 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非類固醇),適合面部、頸部等薄皮膚區域長期使用。

凡士林(Vaseline)使用攻略

  • 乾燥脫屑不伴開放性傷口時,可厚塗凡士林鎖水;
    • 若有滲液或開放性水疱,應先清潔消毒,待傷口結痂後再用凡士林。

口服抗組織胺

  • 每晚睡前服用第一代抗組織胺,有助於快速止癢與改善夜間睡眠。

食療止癢

  • 多攝取富含 omega-3 的深海魚、核桃;
    • 增加富含維他命C、E 的水果蔬菜,有助抗氧化、減輕炎症。

濕疹的治療方法

1. 外用類固醇藥膏(Corticosteroids)

  • 功能:消炎止癢、減少紅腫滲液
  • 使用方式:每日1–2次,塗在患處,不能長期濫用
  • 常見藥物:Hydrocortisone、Betamethasone、Mometasone
  • 小提醒:長期或不當使用可能造成皮膚變薄或色素沉澱,務必依照醫生指示使用

2. 外用非類固醇免疫抑制劑

  • 適用對象:不宜長期使用類固醇的人、臉部/眼周等敏感部位
  • 常見藥物:Tacrolimus(他克莫司)、Pimecrolimus
  • 優點:長期使用相對安全,不會造成皮膚萎縮

3. 抗組織胺(口服止癢藥)

  • 功能:阻止身體過敏反應、緩解搔癢感
  • 特別適合:夜間搔癢影響睡眠的人
  • 常見成分:Loratadine、Cetirizine、Hydroxyzine

4. 口服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嚴重情況下)

  • 用於:濕疹蔓延至全身或無法控制的嚴重病情
  • 常見藥物:Prednisolone、Cyclosporin、Methotrexate
  • 需由皮膚專科醫師處方與嚴格監控副作用

5. 抗生素/抗真菌藥膏(合併感染時使用)

  • 若患處有膿液、腫脹、發熱、惡臭,可能出現細菌或黴菌感染,須搭配抗感染藥物處理。

預防濕疹要點

預防濕疹的關鍵在於避免觸發因素,保持皮膚健康,以及增強身體的免疫力。雖然無法完全保證不會發作,但通過以下方法可以顯著降低濕疹的發作頻率和症狀的嚴重程度。

保持皮膚潤澤

濕疹患者的皮膚容易變乾,這是引發癢感和紅腫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保持皮膚潤澤對預防濕疹發作至關重要。

  1. 使用潤膚霜:選擇無香料、無酒精、專為敏感皮膚設計的潤膚霜,每天多次塗抹,尤其是在洗澡後,能鎖住水分,減少皮膚乾燥。
  2. 避免熱水洗澡:熱水會破壞皮膚的天然屏障,使皮膚更容易乾燥。應使用溫水洗澡,並避免過長時間浸泡。
  3. 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妝品和清潔劑:選擇天然、無香料的清潔產品,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化學物質的沐浴露或香皂。

避免濕疹的觸發因素

了解和識別個人的濕疹觸發因素,並儘量避免接觸,是預防濕疹發作的重要步驟。

  1. 避免過敏源:對某些食物、花粉、塵蟎等過敏是濕疹的常見觸發因素。儘量避免食用過敏食物,定期清理床單、枕套等,減少塵蟎的滋生。
  2. 控制環境濕度:過乾或過濕的空氣都可能加重濕疹。保持室內適當的濕度,使用加濕器以避免空氣過於乾燥。
  3. 減少接觸化學品:家中的清潔劑、洗衣粉、化學消毒劑等可能對皮膚造成刺激,盡量選擇溫和、無化學添加的產品。
  4. 避免情緒壓力:壓力過大會加劇濕疹症狀,應該學會放鬆,通過冥想、瑜伽等方式緩解壓力。

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

飲食對於濕疹的預防也有重要影響。合理的飲食不僅有助於提高免疫力,還能幫助皮膚保持健康。

  1. 均衡飲食:保持飲食的多樣性,攝取足夠的維生素、礦物質和抗氧化物質,這些都有助於增強皮膚的抵抗力。
  2. 補充Omega-3脂肪酸:研究表明,Omega-3脂肪酸有助於減少皮膚炎症,對濕疹患者尤為有益。食物來源包括深海魚類、亞麻籽、核桃等。
  3. 避免食用過敏食物:對某些食物過敏的人(如牛奶、雞蛋、海鮮等)應避免這些食物的攝取,減少過敏反應。
  4. 保持水分:多喝水可以保持皮膚的水合作用,防止皮膚乾燥,從而減少濕疹的發作。

增強免疫力

強健的免疫系統有助於抵抗外界的刺激和感染,從而減少濕疹的發作。

  1. 適當運動:定期進行有氧運動,如散步、跑步、游泳等,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力。
  2. 充足的睡眠:保持足夠的睡眠有助於身體的自我修復,能夠有效提升免疫系統的功能。
  3. 避免吸煙和過度飲酒:吸煙和過量飲酒會削弱免疫系統,導致濕疹症狀的加重。

及時治療輕微症狀

如果皮膚出現輕微癢感或紅腫等症狀,應儘早進行處理,防止病情惡化。

  1. 使用止癢藥膏:在皮膚出現癢感時,及時使用適當的止癢藥膏,如含有氫化可的松的藥膏,能有效緩解症狀。
  2. 保持皮膚清潔:定期清潔皮膚,避免感染,特別是在潮濕的環境中。
  3. 避免抓撓皮膚:抓撓會加重皮膚損傷,甚至可能引發感染。可以使用涼水或冷敷來緩解癢感。

適當穿著

衣物的選擇和穿著方法也與濕疹的預防息息相關。

  1. 選擇透氣性好的衣物:避免穿著過緊或不透氣的衣物,選擇純棉、柔軟的衣服,這樣可以減少對皮膚的摩擦和刺激。
  2. 避免穿羊毛、合成纖維衣物:這些材質可能會引起皮膚過敏或刺激,建議選擇天然纖維的衣物。
  3. 經常更換衣物:保持衣物的清潔與乾爽,尤其是在炎熱的天氣中,避免汗水長時間停留在皮膚上。

保持心情舒暢

心理因素也會對濕疹的發作產生影響。保持良好的情緒對預防濕疹有很大幫助。

  1. 保持愉快的心情:積極面對生活中的壓力,避免情緒波動大。學會釋放壓力,如進行冥想、深呼吸等放鬆活動。
  2. 避免過度焦慮:過度焦慮和緊張可能會加劇濕疹症狀,因此應該保持冷靜,面對困難時尋求適當的支持和幫助。

濕疹常見問題 Q&A

Q1 為什麼突然有濕疹?
遺傳體質遇上環境過敏原、皮膚屏障受損或免疫失調,便可能突然爆發濕疹。

Q2 濕疹如何快速止癢?
第一時間以冷敷止癢、口服抗組織胺、外用類固醇或鈣調抑制劑,並密集保濕。

Q3 濕疹是缺乏什麼維他命?
常見缺乏維他命D、B2、B6,以及礦物質鋅,會影響皮膚修復力。

Q4 濕疹可以搽凡士林嗎?
乾燥期塗凡士林有助鎖水,若有滲液需先處理傷口再使用。

Q5 濕疹擦什麼藥膏最有效?
依嚴重度選擇:輕度可試鈣調抑制劑,中重度建議低至中效類固醇。

Q6 吃什麼能改善濕疹?
深海魚油、堅果、莓果,以及富含維他命C、E的水果,有助減輕發炎。

Q7 如何改善濕疹體質?
建立抗發炎飲食、適度運動、充足睡眠,並依需補充維他命D、B群和鋅。

Q8 濕疹為什麼晚上皮膚會特別癢?
夜間皮溫升高、血液循環加速,加上少了分心活動,容易察覺到癢感。

預防濕疹,由細節做起

預防濕疹的關鍵在於從生活中的細節做起,注意皮膚保濕、避免過敏源、保持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並加強免疫系統。雖然濕疹的發作無法完全避免,但遵循這些預防措施可以顯著降低症狀的頻率和嚴重性,幫助你保持健康的皮膚。如果出現嚴重症狀,應及時就醫,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