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會自然好嗎?先搞清楚是患上濕疹還蕁麻疹

濕疹會自然好嗎?先搞清楚是患上濕疹還蕁麻疹

濕疹會自己好嗎?濕疹和蕁麻疹有何分別?了解濕疹成因、痊癒時間及日常護理方法,改善反覆發作問題,重拾健康肌膚。

你是否試過皮膚突然出現紅腫、脫皮、發癢等症狀?明明前一天皮膚還好好的,隔天就像過敏一樣紅一塊癢一塊,甚至忍不住抓到破皮。這到底是濕疹,還是蕁麻疹呢?兩者名字相似,但處理方式卻大有不同。

濕疹與蕁麻疹:症狀相似卻不是同一回事

濕疹與蕁麻疹在外觀上可能有些相似,例如紅腫、癢等反應,但其實兩者屬於不同類型的皮膚問題,有不同的形成機制與處理方式。

  • 濕疹(Eczema:是一種慢性或反覆性皮膚炎,通常與遺傳體質、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有關。發作時皮膚會變得乾燥、紅腫、脫皮甚至滲液,常見於嬰兒、兒童或本身有過敏體質的人士。
  • 蕁麻疹(Urticaria:則屬於一種急性過敏反應,皮膚會突然出現一塊塊風團狀的紅疹,非常癢,可能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後自然消退。它通常與食物、藥物或環境因素有關。

因此,雖然症狀都有「癢」,但蕁麻疹來得快、退得快,而濕疹則常常纏綿難癒、反覆出現。

什麼是濕疹?

濕疹是一種皮膚的慢性發炎反應。它不具傳染性,但會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影響情緒。

常見成因包括:

  • 遺傳因素:若家族中有人有濕疹、氣喘或鼻敏感,患濕疹的機會也較高。
  • 環境刺激:包括灰塵、塵蟎、動物毛、花粉等。
  • 皮膚屏障受損:當皮膚缺水、過乾或受傷時,更容易引發發炎反應。
  • 壓力與情緒起伏:精神緊張亦可能觸發濕疹發作。
  • 氣候變化:濕熱或乾冷天氣都可能加劇症狀。

不少人會問:「我從來沒有濕疹,為什麼會突然出現?」其實濕疹可以因生活環境或免疫系統變化而在任何年齡首次發作,尤其是在長時間壓力大、氣候乾燥或接觸致敏原時,更容易誘發。

濕疹可以自然痊癒嗎?

這是很多患者最關心的問題。濕疹的恢復時間視乎病情嚴重程度、治療情況以及生活習慣。

  • 輕微濕疹:若及早護理、避免刺激因素並保持保濕,可能數天至一週內可見明顯改善。
  • 中重度濕疹:可能需要數週,甚至更長時間,並配合藥物如類固醇膏、抗敏感藥物等。
  • 慢性濕疹:有機會持續數月甚至數年,並出現反覆發作。

至於「濕疹會自然好嗎?」答案是視乎個人情況。部分嬰兒濕疹會隨年齡增長自動減輕或消失,但成人濕疹通常較難完全自然痊癒,需要長期護理與管理。若不積極處理,容易演變成慢性皮膚炎,甚至影響睡眠與情緒。

濕疹與蕁麻疹如何分辨?

雖然兩者都會出現皮膚紅癢的症狀,但仍有幾個簡單分辨方法:

項目濕疹(Eczema)蕁麻疹(Urticaria)
成因與遺傳、免疫系統過敏、皮膚屏障受損有關常因過敏、藥物、食物、壓力或氣候變化引起
出現速度通常慢慢形成,長時間累積發作常突然爆發,數分鐘至數小時內出現
症狀外觀紅腫、乾燥、脫屑、龜裂,有時出水或結痂膨起紅色或膚色風疹,邊界清晰,可快速變化位置
癢感持續性癢感,常在晚上加劇劇癢,但通常持續幾小時至一天後自行消退
持續時間可持續數天至數星期或更長,容易反覆發作一般在24小時內消退,但可能重複出現(慢性蕁麻疹除外)
常見部位手肘彎、膝蓋後、面部、頸部身體任何部位,常見於軀幹、四肢
是否傳染
治療方式保濕、外用類固醇、抗組織胺、避免致敏原抗組織胺藥物、找出過敏源、減少刺激物

如對症狀感到不確定,建議向醫生尋求專業診斷,以免誤判而延誤治療。

濕疹日常護理與預防建議

即使濕疹未必能完全根治,但只要日常護理得宜,是可以大大減少發作次數與嚴重程度的。以下是一些實用建議:

保濕是關鍵

  • 使用無香料、無刺激成分的保濕膏或乳霜,每日至少塗抹兩次,特別是在洗澡後。
  • 避免使用含酒精或香精的護膚品及清潔劑。

減少刺激與致敏原

  • 穿著透氣的純棉衣物,避免羊毛、尼龍等刺激性布料。
  • 避免熱水洗澡,水溫建議控制在35-37度。
  • 選擇無香皂或弱酸性潔膚產品。

飲食與生活習慣

  • 某些食物如海鮮、堅果或奶製品可能引發濕疹反應,建議留意發作與食物的關聯。
  • 保持充足睡眠,學習紓壓,例如做深呼吸、冥想或輕度運動。

什麼情況下應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建議及早尋求醫療協助:

  • 症狀反覆惡化、延遲癒合
  • 有明顯滲液或膿液,可能已受感染
  • 出現發燒、頭暈等全身不適症狀
  • 影響日常生活或睡眠品質

醫生會視情況處方外用類固醇、抗生素、抗組織胺藥物,甚至建議光療等治療方案。

了解皮膚訊號,才能主動護膚

無論是濕疹還是蕁麻疹,最重要的是及早辨認、對症處理。濕疹雖然不會立即危害健康,但長期忽視或錯誤處理,會對生活造成不少困擾。

與其被動等待濕疹「自然好」,不如從日常保養做起,配合專業治療,建立良好生活習慣。皮膚是我們與外界接觸的第一道防線,好好照顧它,就是對自己的健康負責。

如果你正在為皮膚問題苦惱,不妨回顧一下近期的生活習慣與環境變化,或許就能找出誘因。必要時,也別猶豫求助皮膚科醫生,專業的診斷與建議,才是找回健康肌膚的第一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