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找不到原因的慢性耳鳴,其實可能跟脖子和下巴的肌肉太緊有關。當你轉頭、低頭或咬東西時耳鳴聲會改變,按壓頸部肌肉會找到特別痠痛的點,這很可能就是所謂的「軀體性耳鳴」。研究發現,用針灸(或幹針)精準刺入這些痠痛點來放鬆肌肉,能有效阻斷錯誤訊號,配合電療和按摩拔罐,效果比傳統治療好上一倍以上,能顯著降低耳鳴的困擾度。
【引言:耳鳴診療的範式轉移】
耳鳴作為臨床常見症狀,傳統研究多聚焦於聽覺通路病變。然而近十年循證醫學發現,約34.7%的慢性耳鳴患者存在非耳源性病理機制(JAMA Otolaryngol, 2021)。當耳鳴呈現體位依賴性(轉頭/低頭時響度變化)、咀嚼相關性(咬牙時聲調改變)或壓痛點可調製性特徵時,需高度警惕軀體性耳鳴(又名體感性耳鳴或體覺性耳鳴,Somatic Tinnitus)的存在。其核心病理機制源於頸頜部肌筋膜激痛點(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 MTrPs) 對聽覺通路的異常神經調控。
【一、軀體性耳鳴的神經生理學基礎】
1. 三叉–頸神經反射弧異常
解剖學研究證實(Headache, 2019):
頸部胸鎖乳突肌、斜角肌的MTrPs可通過C1-C3神經根
頜面部咬肌、顳肌的MTrPs經三叉神經下頜支
共同形成異常神經傳入信號,經三叉頸複合體(Trigeminocervical Complex)整合後,擾亂聽覺皮層神經可塑性,產生耳鳴感知。
2. 臨床鑒別診斷要點
特徵 | 耳源性耳鳴 | 軀體性耳鳴 |
聲音調製性 | 無 | 頭位/咀嚼動作可改變 |
壓痛點相關性 | 無 | 頸頜肌群壓痛陽性 |
聽力圖表現 | 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 | 通常正常 |
影像學特徵 | 內耳微結構異常 | 頸椎曲度異常/顳下頜關節紊亂 |
【二、激痛點針灸療法的循證實踐】
1. 作用機制
基於肌筋膜疼痛綜合征(MPS) 理論(Pain, 2020):
幹針(Dry Needling) 直接滅活MTrPs,阻斷異常神經衝動
電針 通過γ-氨基丁酸能神經元抑制聽覺皮層過度興奮
筋膜松解 改善局部微循環,降低致痛物質(P物質、CGRP)濃度
2. 標準化操作流程
[精准定位激痛點MTrPs] –>
–> B[激痛點針刺]
–> C[誘發局部抽搐反應LTR]
–> D[留針20min+電疏密波]
–> E[推拿+拔罐]

3. 臨床療效數據
多中心RCT研究顯示(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 2022):
治療組(n=62):激痛點針灸+常規治療:THI(耳鳴殘疾量表)評分↓42.3%,VAS(視覺模擬評分)↓51.7%。
對照組(n=58):僅常規治療THI評分↓18.9%,VAS↓22.4%,
(p<0.0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三、臨床診療路徑建議】
1. 診斷金標準
體格檢查:頸頜肌群MTrPs壓痛評估(Simons評分法)
功能試驗:
- 頸椎旋轉試驗:耳鳴響度變化≥30%為陽性
- 咬合負荷試驗:咬牙時聲調改變為陽性
鑒別診斷:需排除聽神經瘤、梅尼埃病等器質性疾病
2. 治療方案
- 激痛點針灸療法
- 相關肌肉的推拿
- 相關部位拔罐
3. 康復管理
- 急性期:每週2次針灸,持續4周
- 維持期:每2周1次+家庭康復訓練
相關基礎研究及臨床指南更新,可訪問絡合堂耳鳴研究中心之耳鳴與激痛點的關係專頁,獲取最新學術資源。
彭增福博士
- 香港註冊中醫學會註冊中醫師
- 湖南中醫藥大學醫學學士
- 湖南中醫藥大學醫學碩士
- 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針灸)醫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