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發現,即使是一次嚴重的勞力性中暑,也可能帶來長遠的健康影響。這些影響包括:體重失控、心臟代謝功能異常、心臟肥大,以及更容易罹患脂肪肝。
炎炎夏日,中暑是常見的熱傷害急症。過去我們可能認為,只要當下處理得當、恢復過來就沒事了。但一項發表在知名期刊《通訊生物學》(Communications Biology) 上的新研究,卻提出了值得關注的警訊:一次嚴重的勞力性中暑 (Exertional Heat Stroke, EHS),可能為身體埋下長期健康風險的種子。
研究發現
這項由美國學者進行的臨床前研究,以白老鼠為模型,深入探討了單次嚴重中暑事件後數個月的健康變化。研究結果頗具啟發性:
體重與食慾失控
經歷過一次中暑的白老鼠,後續出現食量增加的現象,特別是當牠們食用類似西方飲食的高脂食物時。這導致牠們的體重增加幅度顯著高於未中暑的對照組白老鼠。即使在食用標準飼料的情況下,中暑過的白老鼠體重增加也較多。
心臟問題浮現
- 心臟肥大: 中暑後的雄性白老鼠,其心臟質量明顯增加,顯示有心臟肥大的跡象(心臟肌肉異常增厚)。
- 代謝異常: 透過精密的心臟代謝物分析技術,研究人員發現中暑白老鼠的心臟代謝模式發生改變。牠們心臟組織中參與糖分分解(糖酵解) 的代謝物普遍升高,而處理脂肪酸的相關代謝物則減少。這種「偏好糖分、疏遠脂肪」的代謝轉變,被稱為「代謝不靈活 (Metabolic Inflexibility)」,是早期心臟功能異常的指標之一,長久下來可能影響心臟健康。
肝臟脂肪堆積風險高
當研究人員檢視白老鼠的肝臟時,發現了一個重要現象:餵食高脂飲食的對照組白老鼠固然會出現脂肪肝(肝臟脂肪變性),但曾中暑過的白老鼠,特別是雄性,其肝臟的脂肪堆積情況更為嚴重。這顯示一次中暑經歷,可能讓肝臟在面對高脂飲食時更加脆弱,更容易發展成脂肪肝。
性別差異
研究也觀察到一個有趣現象:相對於雄性白老鼠,雌性白老鼠似乎對這些中暑後的長期影響(尤其是心臟方面)有較強的抵抗力。這可能與雌性激素對心臟的保護作用有關。
血液指標變化
中暑白老鼠還出現一些血液指標的改變,例如總蛋白質和鹼性磷酸酶 (ALP) 濃度下降,以及部分與發炎、心血管風險相關的黏附分子減少。這些變化的具體臨床意義還需進一步研究,但暗示了中暑後身體內部環境的持續調整。
研究意義
這項研究的核心發現在於:一次嚴重的中暑事件,不僅是當下的急症,還可能對身體產生長遠的「代謝記憶」,影響多個器官系統(如食慾調控中樞、心臟、肝臟)的功能,進而增加未來罹患肥胖、心臟病前期變化(代謝不靈活、心臟肥大)和脂肪肝的風險。 尤其當事後飲食習慣不健康(如高脂飲食)時,這些風險更可能被放大。
研究主要作者之一強調,這項發現挑戰了「中暑完全康復後就沒事」的傳統觀念,並凸顯了「預防勝於治療」的極端重要性。預防中暑永遠是最佳策略。
資料來源:
本文翻譯自 News-Medical.Net
原文報導:《Single heat stroke exposure triggers long-term health risks and metabolic vulnerabilities》(2025年2月3日)
版權聲明:
本文僅供健康資訊參考,原文版權歸原作者及媒體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