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經濟艙症候群是什麼?造成經濟艙症候群的主要原因與風險因素為什麼女性更容易患上經濟艙症候群?相關的醫學研究女
長途飛行或久坐工作後出現腿部腫脹、刺痛,甚至呼吸困難的情況,可能不是單純疲勞,而是經濟艙症候群的徵兆。近年來越來越多醫學研究指出,女性患上經濟艙症候群的風險較男性更高。到底背後的生理結構、荷爾蒙變化、穿著習慣,如何讓女性更容易中招?又應該如何預防?以下將從科學角度深入剖析。
經濟艙症候群是什麼?
經濟艙症候群(Economy Class Syndrome),是俗稱的深層靜脈栓塞(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在特定情境下的表現,常見於長時間飛行後,由於空間狹小、血液循環變慢,導致血液在下肢靜脈中形成血塊。一旦血栓脫落並隨血液流向肺部,可能引發致命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造成經濟艙症候群的主要原因與風險因素
經濟艙症候群與以下幾個因素密切相關:
- 長時間保持同一坐姿,血流變慢
- 空氣乾燥導致脫水,使血液更濃稠
- 下肢被壓迫、穿著不當影響血液回流
- 原本就有靜脈曲張、血液凝固異常等慢性病史
值得一提的是,這不僅發生在經濟艙,商務艙甚至辦公桌前同樣有風險。因此,長途飛行只是觸發因素之一,根本問題仍在於血液循環與個人健康狀況。
為什麼女性更容易患上經濟艙症候群?
儘管男性也有風險,但根據《Lancet》及《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等研究指出,女性在某些人生階段和情境中,患病風險明顯增加。
1. 荷爾蒙變化增加凝血風險
女性體內的**雌激素(Estrogen)**會促進血液凝固,這在月經週期、懷孕、甚至更年期期間尤其明顯。當雌激素分泌增加,血液更容易形成小血塊,若再加上久坐不動,正好為血栓形成提供溫床。
此外,服用口服避孕藥或進行**荷爾蒙替代療法(HRT)**的女性,亦因藥物影響而處於高凝血狀態,是經濟艙症候群的高危群體之一。
2. 孕期女性的特殊風險
懷孕會造成血容量上升與靜脈壓力增加,加上胎兒壓迫骨盆靜脈,更容易導致下肢靜脈回流受阻,進一步增加血栓風險。因此,孕婦進行長途旅行時,應特別謹慎。
3. 穿著與生活習慣的影響
不少女性會穿著緊身褲、絲襪或高跟鞋,這些服飾雖然美觀,卻會壓迫下肢靜脈,進一步限制血流。而高跟鞋也會改變行走方式,使小腿肌肉泵作用減弱,影響血液循環。
此外,根據調查,女性變換坐姿的頻率較男性低,特別在長途交通中,可能出於社交禮儀或空間顧慮,間接增加久坐風險。
4. 體質與慢性疾病因素
女性出現靜脈曲張、水腫等周邊循環問題的比例普遍高於男性,這些體質問題會增加下肢血液滯留。根據《Thrombosis Journal》的報導,這類女性即使日常活動量足夠,在久坐環境下依然可能快速形成血栓。
相關的醫學研究
根據多項流行病學與臨床研究,服用含雌激素的口服避孕藥會顯著增加深層靜脈栓塞(DVT)的風險,提升幅度約為 3 至 5 倍,具體數值會依避孕藥的類型與劑量而有所不同。以第三代避孕藥(如 drospirenone、desogestrel)為例,其引發血栓的風險明顯高於第一代產品(如 levonorgestrel)。整體來看,相較未使用者,每 10,000 名女性每年可能多出 3 至 15 起血栓事件。此外,懷孕本身也是靜脈栓塞的重要風險因子。孕期血液處於高凝狀態,為防止分娩時出血過多,這種生理調節雖然合理,但也使得孕婦在懷孕及產後期間,罹患深層靜脈栓塞或肺栓塞(VTE)的機率提高約 4 至 5 倍,甚至更高。這些數據清楚指出:女性在服用避孕藥或處於懷孕、產後階段時,應特別留意血栓相關風險。值得注意的是,臨床上已有不少案例顯示,即使是年輕、身體健康的女性,只要在長時間飛行後久坐未動,也可能出現腿部腫脹、悶痛等症狀,經檢查後被診斷為深層靜脈栓塞。這提醒我們——即便沒有慢性病史,若同時存在多項風險因子,也不應掉以輕心。
女性如何預防經濟艙症候群?
1. 飛行或長時間乘車前的準備
- 穿著寬鬆的衣物,避免壓迫腹部或大腿
- 若有凝血風險,事前諮詢醫生是否需要使用預防性抗凝劑
- 避免脫水:飛行前與飛行中多喝水,少喝酒精與咖啡因飲品
- 考慮穿著醫療級壓力襪,促進下肢血液循環
2. 長途旅途中應有的行動建議
- 每1-2小時起身活動或在座位上做簡易腿部運動
- 可伸展腿部、腳踝旋轉、腳尖上下彈動等
- 若需久坐,保持良好坐姿,避免雙腿交叉
3. 特殊族群需加強預防
對於孕婦、有服用避孕藥、靜脈曲張病史或曾有DVT病史的女性,應與醫師進行詳細討論後再安排行程,避免高風險情境發生。
出現這些症狀要立即就醫
若在旅行或長時間靜止後出現以下症狀,建議儘快求醫,以免延誤:
- 單側小腿紅腫、壓痛或有灼熱感
- 行走時小腿劇烈疼痛
- 呼吸困難、胸痛、心跳加快
以上可能是血栓或肺栓塞的警訊,切勿自行服藥或延後就診。
愛護自己,從預防經濟艙症候群做起
經濟艙症候群雖不常發作,卻潛藏重大風險,特別是女性在特定情況下風險明顯增加。透過提升健康意識、改善生活與旅遊習慣,主動預防遠比事後治療更重要。
出發前了解自己的風險指數、聰明規劃旅程,加上適當穿著與簡易腿部運動,不僅能大幅降低患病機率,也能讓旅程更輕鬆愉快。
Reference
- Lidegaard, Ø., Nielsen, L.H., Skovlund, C.W., Skjeldestad, F.E. and Løkkegaard, E., 2011. Risk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from use of oral contraceptives containing different progestogens and oestrogen doses: Danish cohort study, 2001–9. BMJ, [online] 343, d6423. Available at: https://www.bmj.com/content/343/bmj.d6423
- James, A.H., Jamison, M.G. and Myers, E.R., 2006. Venous thromboembolism during pregnancy and the postpartum period: incidence, risk factors, and mortality. 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194(5), pp.1311–1315. Available at: https://doi.org/10.1016/j.ajog.2005.11.008
- Heit, J.A., Kobbervig, C.E., James, A.H., Petterson, T.M., Bailey, K.R. and Melton, L.J., 2005. Trends in the incidence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during pregnancy or postpartum: a 30-year population-based study.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43(10), pp.697–706. Available at: https://doi.org/10.7326/0003-4819-143-10-200511150-00006
- Wu, C., Lidegaard, Ø., Ban, L., Abdul Sultan, A., Lee, S., Horsfall, L., Card, T. and Tata, L.J., 2017. Risks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ssociated with pregnancy and hormonal contraceptive use: a nationwide follow-up study in Denmark. Thrombosis Research, 150, pp.78–85. Available at: https://doi.org/10.1016/j.thromres.2016.12.017